《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发布设置九项评级要素
作者:顾晓芸 栏目:产业 来源:红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9-22 17:44 阅读量:6467
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消息,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完善商业银行同质化比较和差异化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号文。《103010》共5章27条,包括总则、评级要素和方法、评级程序、评级结果应用、附则,对银行业监管评级工作进行了总体规范,完善了银行业监管评级体系,充分发挥了监管评级在非现场监管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引导作用。
一是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评级机制,增强规范性和客观性。完善银行业监管评级程序,进行统一管理,明确操作要求,增强监管评级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利用监管评级信息系统开展评级工作,加强评级过程的跟踪管理,提高监管评级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改进评级的内容和方法,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坚持“风险导向”原则,优化监管评级因子体系,在传统“骆驼”评级体系基础上突出公司治理和数据治理的重要性,设置机构差异化因子,充分反映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监管重点和风险特征。建立评级结果等级约束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及时合理反映对银行风险有重要影响的突发事件和不利因素。
三是加强评级结果运用,切实提高监管效率。强调监管评级结果是综合衡量银行经营状况、风险程度和管理能力的主要依据,监管机构应根据银行评级情况,科学制定监管规划,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明确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评级结果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和行动,注重“早介入”,努力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防止风险苗头和隐患演变为严重问题。
在回答记者关于《办法》的提问时,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规定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要素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公司治理和管理质量(20%)、盈利能力(5%)、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10%)、数据治理(5%)、信息技术风险(10%)和机构分化要素。
传统的“骆驼”银行评级体系一般包括七大要素,即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A)、管理质量(M)、盈利能力(E)、流动性风险(L)、市场风险(S)和信息技术风险(I)。003010在借鉴“骆驼”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银行风险特点和监管重点,对评级要素进行了如下优化。
一是突出公司治理作用,变“管理质量”要素为“公司治理和管理质量”,更加注重对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的监管,引导银行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方针。
二是强调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增加“数据治理”要素,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为判断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基本因素,加强对数据治理的监管。
三是合理体现机构差异化地位,增加“机构差异化要素”,充分体现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风险特征,并据此实施差异化监管。
103010的发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监管规则,为加强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发挥监管评级重要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能力,引导银行完善风险防控,建设综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内容摘选
